庐阳学前教育集团麓湖融光园:天赋本能 静待花开

来源:庐阳学前教育集团 作者:合肥市麓湖融光幼儿园 阅读:
【字体:   打印

    正如蒙台梭利说的,婴儿从降生那一刻起就开始灵性实体化的过程,儿童自己完善自己,慢慢把自己造就成一个人,他会遵循一套内定的程序生长发育,时机成熟就会自然解锁某项技能,儿童有自己的发育规律。
    人类也如同大自然的植物一样,种子最后长成了各样的花,结各种果实,都是它本身努力的结果,简单地说,我们无法让兰花种子开出玫瑰来,了解不同植物的习性,提供合适的环境,才是对植物最大的帮助。
    对孩子的理解和懂得是自然养育的基础,有人类的共性,也有个体的差异,在孩子还没被教化成社会人之前,带着天赋本能、无穷的灵性和尚待**的潜能,作为养育者,如果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陪伴成长、发现惊喜和了然生命,这种收获将是盛大且有意义的。
顺应天性,自然生长,是最丰盈的成长。我希望尽力去创造一片天地任孩子玩耍伸展,他可以通过做事发展和完善他自己,不被无知阻碍和恶意打断,比如口欲期喜欢吃手和用嘴巴探索世界,就多给他擦手保持干净,给他可舔咬的物件,有些东西不能往嘴里塞就换能塞的给他。
孩子成长的途径就是做事。出生第一年孩子的躯干慢慢强大起来直到能自由走路,获得独立行为能力,手准备好了自然会练习抓握拉推扔,腿准备好了就开始踢爬蹬走跳,准备好了就会通过使用来完善这些能力,这是天性,如果没有创造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大展身手锤炼完善自我,就不要抱怨他们把成人的天地弄得一塌糊涂,他们不是恶魔,而确确实实是上天的使者,顺应天性的养育最省心,也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其实是找回本性天性,拥有大人这个身份太久便忘了孩子是如何生存生活的,要找回对生命的理解和耐心,过早用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孩子就是在强行中断灵性实体化的过程,就像种子未发芽就频繁换土壤,就像种子刚发芽就换环境,就像小芽刚长成小苗就想拔苗助长,伤害是不可逆的,缺陷都是在童年埋下的。
    大树庇护小树,大乌哺育小鸟,都是自然规律,有分离放手的时候,却不能操之过急。人是最复杂的高等动物,寿命长达百年,就算用十年来完成实体的准备也一点不为过,人类幼崽人类儿童按着他的节奏在成长进化,也许最好的爱就是保证这个过程安全顺利不被阻碍,他其实不必被费力地教化,只需在顺应天性的前提下被温和引导至合乎社会规范。
    作为养育者,要了解人类之初身体、大脑、心灵成长的进程和分别表现,同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综合分析从而理解孩子,做顺应天性地引导,这样也许会相对尽善尽美。
    孩子有一个阶段喜欢扔东西,他通过这个行为认识因果关系,探索空间关系,不要粗暴制止他乱扔东西,而要耐心引导他哪些可以扔哪些不能扔得扔在哪里,同时要考虑孩子记忆力差,很快会忘记,所以要多次强调不厌其烦,因为大脑记忆能力还没发育成熟到能一次不忘,就不能企图让孩子一次就记住。自然养育不等同于放任不管,想要做到也需要父母不断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的发育规律,不错过每个成长敏感期和学习关键期,不能抱着“长大自然就会了”“长大就好了”的心态,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发育,单单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做的功课不少。
    自然养育,崔玉涛有段话概括得很好,“所谓自然养育,就是要求家长了解孩子、接受他先天的特点、尊重和顺应他的需求。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努力为孩子提供辅助和引导,帮他变得更好。坚持自然养育观,其实更像是在养育过程中寻求一个度或者一个平衡点——既不过分干预,企图控制孩子,改变他的生长发育规律;也不完全将孩子的生长发育置之不理的方式。”
    只要环境合适,生命天然地会成长为最好的样子,就算环境差一点,夹缝中的种子也会拼命生根发芽,这是大自然生命的天然特征,而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怎样才算顺应自然。
    如果知道孩子多次持续大叫的尖叫期是在为说话作准备,就不会要求他闭嘴停止吵闹,如果知道大动作发育期会频繁夜醒甚至哭醒,就不会埋怨他不乖,如果知道孩子在6个月后会出现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就不会嫌弃他黏人。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时钟,都在遵循设定好的轨迹按时长大,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并顺应天性地引导,好心办好事,相信心里的爱、双手的能力,能助他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