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学前教育集团大杨融悦园:趣味泡泡

来源:庐阳学前教育集团 作者:合肥市大杨融悦幼儿园 阅读:
【字体:   打印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可见只有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才能让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探究和操作,从而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奥秘。

缘起

户外活动结束,幼儿像往常一样用香皂洗手,阳阳大喊一声:“我的手上有好多泡泡。”然然说:“哇,我的手上也有好多泡泡。”好奇的幼儿用手指去戳泡泡,用嘴去把泡泡吹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幼儿天生喜欢探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基于对泡泡的兴趣,于是,我们的“泡泡”之旅开始啦.....

泡泡大调查

生活里的泡泡

一菲:“我头的时候有好多的泡泡,他们是白色的,都黏在一起了。”

声声:“我家鱼缸里的小鱼会吐泡泡,我用肥皂洗手的时候也有泡泡。”

鸣鸣:“我早上喝牛奶的时候吹出了两个泡泡呢!”

凡凡:“我喜欢我家的洗手液,每次都有好多泡泡,特别好玩。”

怡怡:“我看见我妈妈洗碗的时候有泡泡。”

看一看泡泡

萌萌:“ 我发现泡泡是圆形的,泡泡很轻,它可以飞起来!”

哲哲:“为什么泡泡在教室里面是透明的,到外面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

昕昕:“有一些泡泡会粘在一起。”

闻一闻,摸一摸泡泡

佑佑:“我洗头和洗澡的时候出现的泡泡是香香的,像糖果的味道甜甜的。”

忱忱:“我妈妈洗碗的泡泡是橘子味的。”

绍倾:“我觉得泡泡摸起来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

子轩:“我觉得泡泡摸起来滑滑的,还有点湿湿的。”

制作泡泡液

幼儿对泡泡饶有兴趣,都想自己制作泡泡水。大家制作泡泡经验不足,在制作泡泡之前先观看了一个制作泡泡的视频。

①幼儿制作

水、洗洁精、白糖,搅拌,直至容器里面出现密密麻麻的泡泡。

②泡泡液的奥秘

泡泡水制作成功后,程程小朋友用吸管对着盆子里清水吹起了泡泡,但是不能吹着飞起来:为什么洗洁精加水就能吹出泡泡,而普通的水不能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普通的水分子是紧密的挤在一起的,洗洁精融入水之后,扩大了水分子的张力,水分子就能把手臂伸得长长的,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把吹进去的空气包裹起来就变成了泡泡。

③持续探索

幼儿还选择了其他物品制作泡泡液,肥皂、洗手液,并用记录了下来。

制作泡泡器

①设计泡泡器及探索泡泡器

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泡泡器呢?小朋友们对泡泡器展开了小小畅享会!幼儿发现了积木、玩具、小吸管等物品,只要上面有洞洞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吹泡泡。

程程:“把聪明棒拼一拼就可以吹出泡泡。”

晓晓:“棉柔巾没有洞,我感觉棉柔巾不能吹出泡泡。”

栩栩:“我们可以把泡沫棉剪出一个洞,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阳阳:“把纸盘的中间剪一个洞,有洞就可以吹出长长的泡泡。”

毅毅:“我可以用水管制作一个手持的泡泡器,还会飞在天上。”

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一样的吗?各种形状的泡泡模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呢?于是,幼儿开始寻找和制作泡泡模具,并进行了验证。

哲哲:“我用五角星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昕昕:“我用三角形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阳阳:“我用方形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佑佑:“我用心形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毅毅:“我用花朵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总结出用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吹泡泡时,泡泡都是圆形的。

泡泡大揭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是我们教育幼儿需遵循的原则。因此,幼儿继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探索泡泡。

①为什么泡泡是彩色的?

阳光在透明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并且相互干涉的结果,泡泡的膜很薄,当光线照到外表面和内表面时都会折射光线,两个面折射的光线会产生干涉现象。由于泡泡膜不均匀,导致光线干涉情况不同,从而在泡泡表面出现彩色现象。

②为什么泡泡有大有小呢?

泡泡的大小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大小会影响到泡泡的大小。当大气压小于泡泡内气压,泡泡变大,反之变小;泡泡会不会破,还是要看液膜的强度能不能承受这种变化。

③为什么泡泡都是圆形的呢?

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泡泡具有收缩性,而相同体积的物体表面积最小的是球形。所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小泡泡大创作

①《印画泡泡》

泡沫易碎,转瞬即逝。每个泡泡像是七彩的梦,幼儿想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幼儿利用瓶盖和拓印工具,在纸上拓印出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泡泡。

②《吹画泡泡》

吹呀、吹呀、吹泡泡,泡泡好玩还能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用吹泡泡的形式来画画,幼儿第一次接触,非常感兴趣。看似简单的吹泡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碰到种种挫折,但幼儿不气馁 ,终于吹出了一个个漂亮的泡泡。

③《泡泡石榴》

幼儿根据圆圆的泡泡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添画,积极地和小伙伴们分享。

④《追风泡泡》

在游戏中,幼儿跟着吹出来的“泡泡”时而升高,时而降低,看着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或一不小心就吹破了,宝贝们都随之追逐奔跑、跳高低身,时时刻刻都兴奋着!

课程实施评价

1.幼儿在生活活动、户外游戏、学习活动、亲子活动中,直接感知、探索发现、亲身操作了各种各样的泡泡。

2.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主动学习、同伴协助,获得了全方面成长。

3.通过整和各方资源、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拓展了幼儿对泡泡的认知经验,知道了泡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4.积极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探索尝试不同的关于玩泡泡游戏,让幼儿在“看、吹、玩”中体验泡泡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探索欲。

课程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由易到难,步步深入。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让幼儿自己通过实验得到相应的结论,而不是将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幼儿。

教师和幼儿都需要在感知、探索、实践和分享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着泡泡带来的趣味。虽然关于“泡泡”的课程已经结尾,但幼儿探索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在不断延续……

图文及撰稿:孟春晴

初审:巩宏宇

复审:董欣颢

终审: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