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带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为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和发现,我们放手游戏,而放手游戏后的教师则在幼儿自主探索时隐藏自己的行迹,当幼儿需要时才显现自己的身影。
《指南》中还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这是提高幼儿机体适应能力、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保证,也表明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掌握,也可使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及动作的发展,使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更加科学、合理、趣味性。
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聚焦“户外2小时”探索幼儿在园运动质量的提升,运动中的“放手”与“支持”。


2.概念界定
放手,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运动体验和经验。“放手”并不表示教师“只要放手,只要旁观,无须指导”。真正的“放手”是一种智慧的退出,是教师“胸有成竹”的观察,是专业底气中的看似“无为”、实质“有为”。教师的放手是有准备的放手,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有准备,有序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在运动前后的材料的收放和整理环节中让幼儿自主运动去尝试和探索,使之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经验。支持,是当幼儿在运动中遇到需要掌握某种技能时,则需要教师适时的支持与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本学期共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按照小、中、大班分组研讨、梳理,并以记录表形式进行呈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着重以走、跑、跳为主,中班以阳光篮球为主、大班以花样跳绳为主。这三大块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分析与讨论。







4.理念落地与实践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带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为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和发现,我们放手游戏,而放手游戏后的教师则在幼儿自主探索时隐藏自己的行迹,当幼儿需要时才显现自己的身影。
在教研过程中,小班王银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幼儿走、跑、跳案例中,教师强调以幼儿的视角,放手让幼儿进行运动性游戏。其中针对教师放手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还结合《指南》与《学前教育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对幼儿的第三阶段走、跑、跳发展的预设进行了规划。

中班李芳铭老师作为代表发言:中班年级的幼儿已经从能单手连续拍球的阶段,过渡到能V型连续运球甚至可以边走边运球的阶段。在此次教研中,教师从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分解动作要领、鼓励孩子们尝试、适当调整难度、给予个性化指导、组织比赛和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等方面入手。全体教师就中班教师在运动中“不放手”的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研讨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结合案例阐述自己“不放手”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锻炼,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要求幼儿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针对这一目标《纲要》明确指出5-6岁幼儿要“能连续跳绳”。
大班丁萍老师,通过跳绳案例的分享讲述了教师不仅要学会放手更要学会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引导,教师的适宜支持和引导是儿童游戏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幼儿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的时候,幼儿选择放弃的时候居多。当幼儿放弃自己选择的游戏时可能是因为幼儿的现有游戏水平不足以支持他的游戏状态或者是高于他的游戏水平。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观察幼儿的注意与兴趣,观察幼儿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以及他已有的游戏经验,从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反思自己投放的游戏材料、创设的游戏情景是否适宜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幼儿运动中遇到困难,及时介入给予支持。

5.运动入家园
运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每天定时进行适量的运动,让孩子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形成健康的运动习惯。
钟南山爷爷说过:“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家园共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水平,同时也会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教育。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活力、有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小班,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进行走、跑、跳的练习,有利于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幼儿下一阶段的基础动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大班家长可以每天记录并打卡幼儿每天的运动,一方面可以见证幼儿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家长、孩子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学共长。


学会“放手”,教师并不是在一旁无形无为,而是将自己隐于环境,用支持者的身份观察、倾听。当看见偶发的教育契机,便记录下来,在恰当的时间出现。
儿童天性好动,一个宽泛适宜的运动环境不仅让孩子保持最大程度的快乐体验更是注入更多的自信自强品质,更是对幼儿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激发。合肥市麓湖融光幼儿园教师将勇于实践“放手”教育,让幼儿在园运动质量的再提升,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撰稿及图片:邵雨露
初审:汪雯 张晓颖
复审:赵婉
终审:胡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