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蘑菇是孩子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物,种类繁多。蘑菇是怎么生长的?它的生长习性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边品尝蘑菇,边讨论。抓住这一契机,我们鼓励孩子去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通过主动探索,了解关于蘑菇的秘密。
课程网络图

蘑菇大调查
鉴于孩子对蘑菇的了解尚显零散,我们引导孩子和父母、老师一同参与,制作了精美的调查表,共同查阅资料,探访菜市场,寻找蘑菇的奥秘。






教师的思考:不断探索和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此点燃孩子内心的思考之火,激发他们的创意与想象,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更能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与菌相识
猜一猜
教师带着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绘本世界中,追寻蘑菇生长的秘密。他们一页页翻阅,在精美的图画中寻找线索,探索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蘑菇,这位自然界的精灵,偏爱着那凉爽而潮湿的天气。每当大雨过后,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召唤,它们便在树根旁、翠绿的草地上、粗壮的树干上、甚至是腐朽的木头上,悄然探出一个个可爱的小脑袋。这些蘑菇并非凭空而生,它们依靠着那纤细而坚韧的菌丝,在落叶或腐木间穿梭,无声地汲取着大地的养分与甘甜的雨水。当养分与水分足够滋养时,蘑菇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展示着它们独特的生命力与美丽。
教师的思考:绘本阅读成为了孩子认识蘑菇生长环境的桥梁。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自然课堂,不仅直观地理解了蘑菇所需的凉爽潮湿的生长条件,更在阅读的乐趣中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一奇妙生物的无尽想象。
认识菌包


教师的思考: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孩子对菌菇的“秘密”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教师将孩子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孩子对菌菇的形状、结构、特征以及生长条件有了更多的认识。
蘑菇生长记
给蘑菇浇水



教师的思考:每一次的浇水都是对蘑菇生命成长的呵护与关怀,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蘑菇生长变化的宝贵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增强责任感,还能在细致的观察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美好。
蘑菇收获记
出菇啦




摘一摘,剪一剪








蘑菇大丰收

教师的思考:教师应为孩子提供多种工具,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在蘑菇生长、收获蘑菇的过程中,孩子全身心投入,体验了照顾蘑菇、采摘蘑菇的快乐。
蘑菇畅想记
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用彩泥发挥创意,亲手制作出五彩斑斓的蘑菇模型,通过这一动手实践,他们不仅提升了操作能力,还深化了对蘑菇形状和结构的认知。随后,孩子们投身于户外采蘑菇的趣味游戏,这次以沙包代替真正的蘑菇,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比赛中体验采摘的乐趣。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争夺“蘑菇”沙包,欢笑声此起彼伏。
彩色蘑菇


游戏:采蘑菇


教师的思考: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蘑菇的形状和结构,印象更深刻。孩子通过动手做一个小蘑菇、在游戏中体验采蘑菇的成就感,更能增加孩子对蘑菇的探究欲望,培养孩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探索蘑菇的课程期间,孩子对蘑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感受到蘑菇的生长变化,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蘑菇采摘后,还会长出新的蘑菇么,带着观察的眼睛、孩子们去寻找一个又一个小发现......
文字及撰稿:管梦蝶
图片:梁倩
初审:巩宏宇
复审:董欣颢
终审:李蒙